注册  |  找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名人 > 书画名人

回忆黄宾虹

时间:2014-04-29 15:24:07 来源:






回忆黄宾虹 -张文俊


        黄宾虹 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巨匠。
    一九五五年,一月间,我曾去杭州西湖栖霞十九号看望黄宾虹老人。当时是与我的同学何志生(国立艺专的同学、现为中国美院教授)一道去的。当时黄老已九十多高龄,行动不便,但仍很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与我们作了长达三天的长谈。我怕影响老人休息,曾多次提出告辞,老人一再婉留,再谈一会,再谈一会,第一天结束后,老人交待:话还未谈完,要我第二天、第三天再去。我又如约第二天、第三天前往聆教,看画。 老人的卧室在另一间不大的房子,设一张单人床,周围都是他的画,折叠整齐,好象短墙,把床围在当中,又有纸店的感觉,真是名副其实的畅游在山水中,老人的画桌不大,比齐白石老人的画桌似稍大一点(19496月下旬由李可染先生引进,和赵望云、张乐平、陈烟桥、野夫先生等看齐白石先生作画,当时齐白石先生画了一幅葡萄,作画写字整整齐齐的,还把他50多岁出版的画注册赠送给我们,并亲自写上各自的名字。),画桌上摆了笔砚,水孟很小,当时我想,老人用什么洗笔了,老人说,水孟的水是沾着画画的。真是惜水如金。看不到室内有什么摆设,眼前的一切,给我的感觉想起老人的名字叫黄质,又叫朴存。真是名实相符。老人的为人,生活质朴无华,老人的画也是如此。看了那一叠叠的画,那个画桌,他的谈吐,教诲又感到和他的画浑厚华滋,博大清深的艺术风格,活活地体现在眼前,他的安详,风采,感到亲切,看了他的画,好象音乐的最强音,振聋发 。老人端坐好似一座雕塑,沉隐而庄重,但又感到轻松如坐春风。 老人取出约四尺六开那么大的册页,有12张,都不是重墨,趋于淡雅,笔墨沉雄厚重,老人说,这几张册页是往年送给朋友的,后来在市面上发现,自已化钱卖回来的。 老人心平气和向我讲述这往事并没有不快之意,我感到老人的气量,同时又感到对自已艺术的珍惜。从这一小事看出老人的大胸怀。使我沉思,一个伟大的
画家
,他的感人力量就在于此。老人又拿出一幅画,在画上扫了几笔焦墨,使我很吃惊,这不是太不调和,破坏了这幅画吗老人说画是十几年前画的,后来拿出来看看,太平谈,所以擦上几笔如漆的焦墨,不是更提神吗?我想太不可思议,画应和谐,为什么要破坏,这就是打破常规,敢于铤而走险。 老人说:要经常拿出自已过去的画,再审一画,当时看不出不是,相隔几十年,就会发现毛病了,人要在不断改正自已的毛病中才能发展。
    老人在艺术上严于律已的精神,同他艺术一样,多么震动人心。 黄宾虹很少画大画。我很幸运在他画室看到了一张五尺大画,他为给我看,把画取出来钉在墙上,使我非常震惊,满纸乌黑,简直像一块黑板,细看墨彩照人,使人精神震奋,我想太极端了,细想历代画家何人有此胆量、有此魄力,这是老人用积墨法(渍墨)完成的,这是他用积墨法的代表之作。 欣赏之后,我从墙上取下,用手摇了摇,好象铁皮一样,发出金属之声。老人讲:这幅画本来是赠给他的朋友章伯钧的,怕他欣赏不了就自已留下了。 老人作画,我行我素,不趋时尚,所以有此胆量,有此杰作,这也是老人与众不同的性格。
      后来我把看这幅画的情况告诉了李可染先生,他为之震惊,他问这张画在吗时隔几十年,就不知情况如何李先生为未看到此画深感遗憾。 
    在探望黄宾虹先生的三天中,不但听了他的讲话,还看了他的许多他的作品,有山水花鸟,有极浓的也有极淡的如八宝山,美不胜收,老人不吝指教,还不吝赐画,他说:“你喜欢的,你拿吧”我真喜欢,对老人的劳动创造,我不敢贪多,在极为矛盾又不安的心情下,我选了大小四张请老人赐画,老人在一幅画上还题上款:请张文俊先生指正。(此画在黄宾虹作品集中可见) 这是一次最后的探望老人,感谢老人的教语,赐画后,走出了栖霞岭十九号。老人给我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在我离开西湖一个多月后1955325日一代宗师与世长辞,他的人品,作品给后代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流传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