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找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书画名人 > 书画名人

从“笨鸟先飞”谈起

时间:2013-07-23 15:34:44 来源:

从“笨鸟先飞”谈起
 

             — 张继馨的艺术道路和绘画风格
青  莲    

     “笨鸟先飞”是画家张继馨的座右铭,他自喻为之“笨鸟” ,意欲而在“先飞” 。他说:“艺术创作犹如攀登科学高峰,道路是崎岖的,若要有所获得,必须以别人的加倍时间,从事实践和探索。”的确,在工作之余,他不分昼夜地钻研,在他的日历上没有星期日,只有星期七,所有的节日休假都是他的最宝贵时间,他磨墨运笔,挥汗呵冻,涉水越岭,猎取写生,孜孜不倦于艺术创作。“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继馨同志能恰如其分地衡量自己,以笨自居,岂是愚哉!从他今天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到,遵循“勤能补拙”这一客观真理的人,才有可能心领神会而有出色的成就。 
        继馨同志自幼喜爱金石书画,一九四八年拜在苏州著名花鸟画家张星阶(辛稼)门下,初习意笔花鸟,继又专心工笔,后复专为写意,并旁涉山水、书法和篆刻。在从师期间,他受到老师的严格指导和悉心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他深刻地认识到继承传统,借鉴前人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继承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他在继承传统、借鉴前人画法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尤其对徐渭、石涛、朱耷、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诸家的水墨写意之法,尝苦心揣度。用他的话来说,这是“磨刀背” ,意思就是不求取巧,不走捷径。继承、借鉴前人可说是前进、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把前人的一切当作图腾来崇拜,因袭描摹而落入前人的窠臼,毫无自己的面目,又是艺术上的大忌,如他所说:“继承是为了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继馨同志对前人的经验,没有囫囵吞枣似的生搬硬套,而是融会贯通。他更重视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创作养料,对其姊妹画种兼收并蓄,为自己开拓了一条宽广的艺术道路。
继馨同志的作品,题材新颖,意境深广,充满诗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较多取材于江南水乡,山林田间,偶涉园林小景,也富有田园野趣,饶人回味。如他那幅《园林一角》 ,挥笔用墨既厾且勾 ,湖石顶天立地,石前一枝飞白修竹,直厾纸外,边上又添新篁一枝,稀稀疏疏几片竹叶,在上面重复轻勾一遍淡赭,使得色彩有了变化,并显得竹枝越加浑厚,湖石顶端,立着一只瓦雀,向前凝视,似在聆听那广阔天地中伴侣们的欢声笑语,给人以“竹高百雀鸣”的感觉。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都颇为别致,整个画面,线与面、黑与白、实与虚的运用,对比强烈。挺拔的湖石,昂首的瓦雀,竹竿枝节的疏密平斜,似在园林,又若在山间,使人感到既熟悉而又陌生。
       他的作品,取材平常,却能出奇制胜,这是他足迹所到,感受至深所成。豆棚瓜架是江南农村在田头屋角屡见不鲜的,他那帧《豆棚浴鸡》 描绘的是初秋群鸡在豆棚下的沙浴,一棚豆架,加上几只翻腾踢沙、扑翅引颈的鸡,使人嗅到一股醇香的田园味。
      《秋色斑斓》一画,作者是通过野蔷薇果来表现主题,这在花卉画中是少见的。作者大胆地摄取这山林景物中的点滴,表现出了美丽动人的秋色。画面上小中有大、大中间小的岩石块,用飞白的勾勒法构成石堆整体,参差不齐,高低有致,既有变化,又显得平衡,石上缀以苔点,圈圈点点,疏疏密密,大大小小,繁而不乱,苔点所饰色彩,深中有黄、黄中带赭、赭中显蓝,犹如铜绿斑驳的古钱,形成美丽的装饰效果。那野蔷薇杂乱的枝梗 ,于岩石后斜出,形似杂乱而有条理,呈朱红色的野蔷薇果和已泛暗红的疏落残叶, 似含醉意,由于枝繁叶稀,作者又把它顶足画幅,于是显出意犹未尽。画面大块飞白烘托圆点斑绿,把烂漫红色陪衬越加娇艳,丰富的色彩,体现出深秋时刻霜天锦绣,具有“眼看人尽醉”的魅力。
       他平时深入生活,长期从事写生实践,对水乡的景物,尤为熟悉,感受很深,因而他的作品更多反映江南水乡的绮丽风光,意深境远,匠心别裁。他的《春柳飞燕》,以命题而言,是极为寻常的,“柳占三春色” ,丝丝垂柳缀以双双飞燕,在历来画幅中多不胜举。对于这样一个普通题材,作者却予以清新的笔墨,创造了一种感人的艺术境界,抒发着对本乡本土的深切感情。他以春色涨满河上堤,柳树淹没岸半边,对对紫燕呢喃语,扬翅低掠过水面;垂柳随风飞舞,轻吻平铺浮萍,表现了江南水乡“燕绮新装,知有春光处”的诗意。
      《菱塘雨过》画面上一枝枝竹竿矗出河面,一条条长索绕竿系结,绳内沿岸暗红色的菱叶饰满河中一边,一幅“苏州好,湖石半菱窠”的景色,令人“忆江南”。作者在技法上充分利用生宣和水的渗化透明的作用,厾出了繁密的菱叶,表达骤雨刚过以后,菱叶上积水未干的艺术效果,使人进入“半湖明月采红菱”的诗境,作者又巧妙地在竹竿顶端跺上水禽鱼虎子,长嘴短尾,红腹翠羽,倒侧身躯,似乎已欲扑翅翻身入菱窠。菱窠有鱼,但画面无鱼,作者有意无形地点出雨后塘中小鱼泛游水面的意境,画中有画,画外有意,使那雨后宁静的菱塘,增强不少生趣,感染至深。
      《憩》,画的是几只沉沉欲睡的家鸭,它们那疲乏而又安静的样子,从中可以意会到这几只鸭儿于水上嬉戏后,游兴方收而在岸上小憩;几枝青冬残留,赭黄色的断根芦苇与几许破土而出的嫩绿新苇形成对比,点出春到人间,体现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情,画幅上却没有画水,也没有画游鸭,鸭有多少?没有交待,匍伏的鸭有的半只已在画外,画意含蓄,耐人寻味。
       他的造型艺术手法,值得一提,如《墨荷》、《美人蕉》、《水仙》等,这类作品画面上的花、叶和球根,都是采用大小不同的不等边三角造型组成,有角非角,似圆非圆,园中有角,角中带圆,别具装饰趣味。那帧《金鱼》,作者在一张三尺宣上,仅仅大约四分之一的幅画,以流利而连绵的线条构成大大小小不等边三角图案,描绘出三尾金鱼,寥寥数笔,金鱼的质感和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根据珍珠鳞梭形的特征,概括地绘为不等边三角形,画得拙而美,这金鱼的品种是“一斛珠” ,却是一目了然的。
凡是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画的意境,既是与作者的生活和实践紧紧联系,又与作者的胸境和涵养息息相关。继馨同志作品里的鸟虫鱼禽,变化多端,生趣盎然;花卉树木,毫无盆栽的矫揉之姿、娇媚之态。这些素材他表现于画幅上,或点缀于溪流映带之处,或使之生于山石蔓草之间,或挺拔于峻峭岩壁之上,或掩映于泓碧曲水之中,富有山林气息,具有若墅野趣;取材独特,手法新颖,对大自然有强烈的感情和深邃的意境,这岂仅是绘画技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品格修养问题。继馨同志有宽广的胸怀,无俗虑干扰,这是他忠于生活、忠于艺术所致。
       继馨同志对传统绘画技法有着深湛的造诣,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结合了南北画派之长,既保持吴门画派名家的柔韵雅秀水墨浅绛的韵味,又吸收了北派高手的粗犷豪放笔墨酣畅的气势;在传统的技法上,还运用了西画明暗的功能,吸收装饰艺术的特色和版画艺术的效果,来摆脱前人所拘。“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精湛的艺术技法,使继馨同志在花鸟画的布局、造型、色彩、笔墨等方面,都得心应手,有他独到之处。
借《迎春花》中国画季刊介绍继馨同志近作之际,拉杂地写了一些我的看法,反正识者有目共睹,会有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