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找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综合资讯

转载:《纪念曹大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之一百七十三

时间:2016-09-24 09:54:06 来源:

转载:《纪念曹大铁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之一百七十三
铁琴铜剑楼藏书的归宿


 


   我在《蔡元培的常熟之旅》一文中说到铁琴铜剑楼藏书的归宿,有这样的感慨:“铁琴铜剑楼藏书于1950年后,由瞿家第5代分别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从此书去楼空,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这样的结果是瞿氏先人的愿望吗?对于这些书籍来说,或许可以说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归宿,而对于私人藏书楼来说,历经五代的护持换来的又是什么呢?”
   瞿氏历经五代的护持,其间有无数人觊觎这些藏书,对此动足脑筋,使足手段,他们都能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地把藏书保全下来,何以一到1950年之后,就置祖宗的训诫于不顾,改变了主意,全盘奉送,略无迟疑呢?要说迎来了盛世,把一切珍藏化私为公,永葆在人民手中吧,这样的说辞不怎么容易被后人信从,听得多了,总怀疑有些言不由衷,似乎情非得已,却又无法言宣。清朝乾嘉不也是盛世?且在皇权高压之下,为什么瞿氏先人就能无动于衷,忠诚于藏书事业呢?
   这真是一个谜。
   近读曹大铁《梓人韵语》,得到一点有关铁琴铜剑楼藏书归宿的线索:
   “清末海内称南北四大藏书家,即吾乡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吴兴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是也。三家藏书先后散佚,惟瞿氏所藏巍然独存,举世称道。解放之初,政府令地主献粮,瞿氏有收租田三千余亩而无现金,因有以献书抵献粮之举。”(《贺新郎•再制铁琴铜剑楼图并赋》)
   1949年之后,瞿氏五世瞿文字旭初,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前,举世周知的通货膨胀已经使瞿氏的资产受到非常大的摧折,解放战争的硝烟又使得瞿氏为书籍而心力交瘁。现在,他除了书之外,还有就是祖遗的田产了。这些田产仅能维持家庭的日常生计,49、50之际,大批人员丢下家产田园逃往南方,甚至飞往台湾,又兼土改在即,田地成了卖不掉又不值钱的烫手山芋。如今必须按租田的亩数献粮,说起来就是“先取浮财”的一种形式。
   瞿氏百般无奈之下,想到了献书抵献粮的办法,可见他还是以宝藏书籍为自己的使命,而不到起意一捐了之的地步。
   再看曹大铁的记载:“国历十二月八日,(张葱玉)欲回沪,因无车辆,折返至余南郊老宅,先母语其于族人处闻瞿氏以献书抵献粮事甚详。因与余畅论此举,迄午夜后二时,翌晨归沪,适郑公西谛招饮于其庙弄私寓,并为介见董(必武)氏。席间,葱玉述瞿氏近状,并乞郑公及在座赵斐云援手,终由董氏主裁获解。”孰知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接下来就是土改了。这次有贵人相助,下一次呢?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田产充公的土改,无疑是釜底抽薪了。失去了土地的瞿氏,连衣食温饱都无法获取,死守着这些书籍不是坐以待毙么?怎么办?锦上添花,献给新兴的政权以换取今后的生存之资,无疑是摆在面前唯一可行的路。当人都无法生存的时候,古书其实真是无关紧要了,虽然会违背祖训,但即使祖宗还在,他也会权衡利弊的,瞿氏的血脉要紧还是身外之物的古籍要紧?想到这些,瞿氏的献书之举出于什么,也就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