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找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虞山诗派 > 虞山诗派

中国常熟文化“虞山诗派”之由来(二)

时间:2022-08-07 10:07:17 来源:

中国常熟文化
“虞山”之由来

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不但要有一个有影响有威望的学术带头人,而且还要有一批跟随他的弟子门生。而这批弟子门生,必须也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才能形成一个“流派”。“虞山诗派”的带头人是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崇祯朝官礼部待郎,清兵南下时降清,又至北京任礼部待郎,明史副总载,五个月后托病归家。此后与门生瞿式耜、郑成功互暗通气,密谋反清复明工作。早年以文学名冠东南,东林干将,后既降清仍被时人目为“山中宰相”,是个颇为使人困惑的人物。
钱谦益诗从明七子入手,即弃入唐宋,融杜甫、韩愈、李商隐、苏轼、陆游于一炉而自成面目。自撰《杜诗笺注》20卷,着重诗、史关系加阐述,体现其诗歌功底及发挥,从实践上体现了他的诗论主张。他选辑《列朝诗集》81卷,借鉴明一代诗歌得失。他于明末自创《初学集》,体现民情国途。自己历经沧桑、荣辱巨变时又著《有学集》,体现怀念与仇恨。晚年再著《投笔集》,其内容大气节浓,都与郑成功挥师抗清、南明告急和与爱妾抗清复明事迹,洋溢民族意识,歌颂民族精神。特别是《投笔集》后作《后秋兴》104首,沧桑陵谷,感慨哀乐,宏肆奇姿深得杜甫神髓。他以自己的创作与诗论,开创对前人兼收并蓄,自成体系,起了清初诗风转变和诗坛新局面形成的重要作用。
牧斋门生中最有成就者为冯舒、冯班两弟兄,世称“海虞二冯”。值得提及的门生诗人抗清英雄瞿式耜,16岁拜牧斋为师,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永历朝官为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兵攻陷桂林被俘,表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风亮节精神为人称道。瞿式耜余事作诗,著有《浩气吟》等多为忧国忧民之作。后人常与文天祥的《正气歌》相媲美。还有多位有声望的门生如吴历、孙永祚、杨昭、陈式、何云等。在牧斋族人中,最有成就者为族孙钱曾和钱陆灿。钱曾,字遵王,他笺注牧斋的《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中的庾词隐语,一一溯其根底源流。著有《交芦集》、《判春集》能以学问自励,授予诗法。族孙钱陆灿,字湘灵,号园沙,顺治十一年举人。其门生甚众。其诗有高旷意远之感。晚年参加耆年会,是钱谦益后期“虞山诗派”盟主。还有钱谦益之妾柳如是,号河东君,她的诗极有根基,其《我闻室梅花集》中有五律、七律、七绝各100首,每句诗集有一个诗人的一句咏梅诗,全集涉及到2000人次,这种功底在女诗人中少有。著有《柳如是诗》等。他的诗歌风貌,文采风流,清辞婉丽,间杂幽怨情调。那首最著名的七律《春日我闻室作呈夫子》中流露出的浓郁的惆怅之情,柳如是作为一个女诗人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不屈不挠的抗清斗争精神,读其诗歌,“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所以陈寅格先生专为其撰写了80万言的《柳如是别传》,展现了这个千古才女光彩照人的风貌。
由于这些门生和族人,在牧斋的率领下,形成这个阵容力量壮观,声威赫赫驰骋于整个诗坛。为常熟诗坛增添了奇花异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成为以钱氏为首的“虞山诗派”,开创了清初诗坛新局面。近400年来的常熟诗坛,“虞山诗派”风流遗韵不绝,时至晚清,再次大盛。
晚清期间,“虞山诗派”的前期代表作家有张鸿(1867~1941)字隐南,号璚隐,别署蛮公,燕谷老人,光绪三十年进士,他主持常熟诗坛20年。历官户部主事,内阁中书,外务部郎中,记名御史。出任过日本长崎、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1916年归里,居常熟燕园,主持常熟诗坛20年。历任县里图书馆长,孝友中学校长,常熟红十字会长等职。又有徐兆伟(1869~1940)字少逵,号剑心,别署虹隐,光绪三十五年进士。授榆林院编修。诗歌绮丽华赡,雅典沉稳。其《北松庐诗话》大张西昆题之帜。张、徐同官京师,刊有《西砖酬唱集》。还有杨圻字云史,号野王(1875~1941)。光绪二十八年,27岁从江苏籍应北闱乡试中式南元,官户部郎中。不久调任邮部奏调郎中,后又出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后期代表作家为孙景贤、杨无羔。清光绪年间还产生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名家:如画家诗人吴历、蒋廷锡,神韵诗人陆辂、徐兰,南社诗人黄人、庞树伯、萧锐、冯国鑫,性灵诗人孙原湘、席佩兰、吴蔚光,赵同钰、赵允怀,格调诗人王士祯、王应奎。随着虞山派前辈离世,后起诗人就有张远、钱良泽、王誉昌、严熊、冯行贤,达官诗人翁同龢以及近期“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十大作家之一”的曹大铁等。
常熟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常熟文化曾经出现过高度繁荣,灿烂辉煌。在文学、艺术、藏书、刻书、印章等方面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达到了全国的一流水平。把常熟文化这个微观现象,置于华夏文化的宏观中加以考察研究,只是个开端,弘扬文化名城的意义深远。
深知我才疏学浅,资料准备不足,文章难免舛误失漏,尚祈愿读者指正。

 董桂兴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