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找回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虞山诗派 > 虞山诗派

转载:怀抱萧散 气韵生动 ——邵勇书风艺路之品评

时间:2014-11-06 14:31:35 来源:

怀抱萧散  气韵生动 ——邵勇书风艺路之品评

邵勇近照

书家简介

邵 勇(邵永),江苏淮安人,199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苏州市青年书法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常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常熟理工学院书法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主要艺术成就: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全国行书展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

首届“煤电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大赛(三等奖)

冼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

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其他展览:

《人民日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江苏省青年书法展第3、4届获奖;

江苏书法晋京展,苏州得意之作全国名家邀请展,首届江苏书法奖等。

出版著作《文征明》,出版教材三部,论文发表在《当代中国画》、《书画艺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等。2006年被常熟市文联评为艺术创作特殊贡献奖。2010年被教育部语用司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多次被江苏省教育厅评委全省优秀指导教师。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2008年作品被国家水立方体育馆收藏。

 

邵勇书 草书四条屏

 

怀抱萧散 气韵生动

——邵勇书风艺路之品评

沈潜

当今青年书坛生机勃勃,才俊辈出。中国书协会员、青年书法家邵勇(又名邵永,以其别具气韵意象的创作风格,无疑成为其中的实力派代表。

现年39岁的邵勇从小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执鞭教学,叔伯昆仲均擅书法。得家风之熏陶,少时的他因此耳濡目染,开始了临碑习帖的苦功,逢年过节还随叔叔为邻里乡亲书写春联。不无顽稚的童蒙岁月,已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高中阶段一举夺得淮安市中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更加坚定了他对书法艺术的年少憧憬,虎虎有生气的聪慧才情已初露端倪。

20岁那年,邵勇如愿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王继安等名家。四年的专业训练,伴着中华文化一路美的历程浸染,借以浩瀚的艺海汲取与积淀,知识谱系得以系统建构,文化学养、精神气质就此内蓄涵化。从学汉简、金石,到学隶楷、章草,用心感受着历代书体流变,阅读各家书论要籍,揣摩各类法帖技巧,渐行渐入,日有所悟。在读期间,适乎意气放达、萧散自适的性情所致,邵勇对于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开创的行草一脉自是情有独钟,由此出唐入晋,心向潇洒纵逸的魏晋风度,并在上溯汉魏晋唐、下延明清诸家的心摹手追中一路直下,取法于掀起历史狂澜的晚明行草书风,王铎、徐渭、傅山等草书宗师,无疑成了他顶礼膜拜的对象。

大学毕业后,邵勇为自己每天耕耘的笔墨小天地起了“惊墨堂”的斋名。用他的话说,取“惊墨”之义,绝非玄而不实的一鸣惊人,要在践行中勉励自我开拓“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路径。1999年举办的首次作品展,30幅作品大多显示出了以气驭笔、以意运笔的自由不羁风格,可圈可点,一时引来瞩目。邵勇工作所在地常熟,素为中国书学重镇,开创中国书法狂草艺术先河唐代张旭做过常熟尉,城内至今醉尉街、洗砚池等人文胜迹坐实江南的虞山书派温润内敛、古朴典雅,在全国书坛有着重大影响。置身于一方充满文化艺术气场的水土,邵勇重交流,善吸纳,尽可能地取长补短。此后数年间,边研墨,边进修,借助三年在职研究生的攻读,功力更为厚实、视界更为开阔。凭着青春牛犊之元气与生气,邵勇崭露头角,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第八届书法展、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全国行书展等重大展事,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许。随之,继2003年出版《文征明》一书,2007年又出版了经典碑帖导学教程《乙瑛碑》、《王铎行书墨迹》。2006年被常熟市文联评为艺术创作特殊贡献奖。应该说,这是邵勇艺术生涯迎来的第一个喷薄期。

值得玩味的是,转至2008年起的相当时间内,邵勇几乎少有作品参展了。不无沉寂的表象背后,内涵着他不无深远的思考。当年见载的《隋代文化征候及书家的无名状态》(《当代中国画》)、《当代书法热的冷思考》(《书画艺术》)等论文,可以看作他日趋清醒冷峻的姿态。在《当代书法热的冷思考》一文中,面对众声喧哗的书坛,邵勇有了“学书法为什么而学,怎么去学”的责问。与其说这是针对当今书坛急功趋利的困境而发,毋宁说更是他直逼了摆脱流俗困境的自我审视。所以他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书法家首先要潜心读书,深入理解书法所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创作与理论的融合提升。这一自觉的抽身退隐,以鲜明的主体觉醒反观并指向了新的理想维度,随之而来的当有另辟蹊径、蓄势待发的新路转向。无可置疑,此一番沉寂过后,邵勇的艺术创作又将新的飞跃。

回到邵勇的创作实践来分析。从形式上说,书法艺术的魅力不外乎点画、结构、章法三者组合的“法度”之美。但就精神实质而言,更需要内化的“气度”。有气度,才有气韵,才有体现作品灵魂的真正高度。晚明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说:“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笔墨之气韵,源自书家自身内在的性情涵养、文化品位、生活情趣、道德情操。结合邵勇的作品来说,看取他特别钟情的行草一路,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其作品中的“气韵之美”。落墨处,但见用笔之方圆、之正侧、之断续、之刚柔,随意自在,挥洒自如可谓心之所达,形于纸墨,构成了一个酣畅淋漓、气贯纵横的整体。因此,观其历练后的行草作品,既重法度上的形质,更重气度上的性情,笔在纸上走,心在纸间游,彰显出了年轻人自然流淌的情感世界,作品内里洋溢着率性由真、随性洒脱的鲜活生命状态,不乏了激情奔放的空间张力。清代书家宋曹有言:“夫欲书先须凝神静思,怀抱萧散,陶性写情。预想字形偃仰平直,然后分之。若迫于事,拘于时,屈于势,虽钟、王不能佳也。”(《书法约言》)书家以真性情、真怀抱,寓“意”于“象”,立“象”尽“意”,借墨色的浓淡枯湿、章法的跌宕起伏,以虚实相生的空间感、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将喜怒哀乐的生命情感和精神气势生动流贯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作品成了寄托、张扬书家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此,内在“气度”与外在“法度”的主客体交融,“气韵”或隐或显地灌注于笔下,从而为作品开拓并延伸了无限的审美境界。概观邵勇作品的个性化风格,大抵可作如是观。当然,就现有作品可拓展的余地考量,感觉灵动有余,厚重少了点;清畅有余,拙朴少了点。这有待于他在今后的创作中兼容并蓄,相得益彰

邵勇多年来兼任常熟理工学院书法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作为高校专业书法教师,本着薪火传承的责任担当,他在大学生中积极扶植、悉心培养书法人才,以骄人的成绩,被教育部语用司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近十次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不久前,邵勇在与笔者的一次晤谈中坦言,身处当下社会风气娱乐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书法艺术作为浸透着中国文化精神实质的表现载体,显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立足传统,贴近时代,以虔诚的艺术本位立场,以其吐故纳新的审美感染力,寻找“自己的独特语言”,依旧是书法人必须坚守的精神向度、心灵家园。如今,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正在默默研习中努力寻求从修境到悟境的艺术转型与升华。前路漫漫,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创作出更多炉火纯青的佳作精品。

 

(本文作者系常熟理工学院教授)

 

 

邵勇作品欣赏

 

小楷团扇

 

行书条幅

 

行书团扇

 

隶书对联

 

草书横卷

 

草书条幅

 

草书条幅

 

 

草书条幅

 

梦回晋唐-临摹系列